水天一色間,祥符蕩這片位于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熱土,正以“不破行政隸屬、打破行政邊界”的改革理念,為新型研發機構打開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,推動區域科技創新生態的深度重構。
在這片區域中,以6家國家實驗室、114家全國重點實驗室、25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、5家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為代表的科技力量,正加速匯聚、協同發力,塑造著長三角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。
而在眾多創新力量中,一支由嘉善縣與浙江大學攜手打造的“科技尖兵”——浙江大學長三角智慧綠洲創新中心(以下簡稱“智慧綠洲”),正脫穎而出,成為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的典范樣本。
面對新型研發機構普遍面臨的“科研與市場如何有機銜接”“資源如何高效配置”“人才如何引育留用”等關鍵命題,智慧綠洲以“雙向賦能”為路徑,探索出一條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新模式。
實驗室里的“產業密碼”:當科研與生產線零距離
透明艙體內,生物材料正逐層堆疊,幾毫米見方的黃色組織隨著營養液輕輕晃動,一場關乎“未來食品”的實驗正在進行。
“這臺3D生物打印機正為細胞構建生長支架。”智慧綠洲副主任、項目負責人劉東紅指著操作臺上的厘米級細胞培養黃魚肉介紹,“傳統養殖黃魚需要18個月。兩年前,這項技術的培育成本需要1至2萬元每千克,生產周期近20天。目前培育成本僅要每千克千元,生產周期縮短到了14天左右,計劃今年8月建成投產的中試線。”
“AI+中藥”智能推薦系統、水管清洗機器人、智慧結構健康監測技術……一項項高新技術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,躍動著新時代新征程上的創新脈搏。
“在這里,科研成果沒有‘圍墻’,從論文到‘樣品樣機’再到‘產品商品’的距離可以用‘米’來計算,真正實現打通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最后一公里,賦能區域高質量發展。”智慧綠洲黨工委書記林偉連說。智慧綠洲主持的甜瓜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就是明證。研發團隊蹲點嘉善馬家橋村的瓜田三個月,不斷測糖度、試配方,如今這款新產品即將上市,預計能帶動700多戶農戶實現增收。
此外,智慧綠洲還積極開展企業科技服務和聯合攻關,與華潤三九、柳工集團、日善電腦、中揚立庫等共建聯合研究機構29家,累計簽約總經費達2.37億元,在生物醫藥、智能制造、新材料等領域布局緊密的科創聯合體。
科產聯動的“綠洲方案”:從成果轉化到產業集群
祥符蕩不遠處的試驗田里,未來環境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正在一片青綠色里進行大田實驗?!斑@是智慧綠洲孵化落地的興航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最新的科技成果——‘綠洲炭草’,專門用于水生態修復?!敝腔劬G洲副主任、項目負責人朱亮彎腰抓起一把草毯邊緣的草根,“你看這根系,能吸附重金屬,還能固碳。我們的目標是讓科研成果像草毯一樣,真正‘扎根’在綠水青山間?!彼榻B,“綠洲炭草”項目已完成商品注冊,在長三角10多個治理項目中應用。
在智慧綠洲數慧云巷園區的展廳里,大屏上標注的“產業集群”模塊格外醒目。
“我們提出并大力推進‘以研引產、以產養研’的‘產研一體’雙循環發展模式?!敝腔劬G洲主任范驍輝指著大屏上躍動的數據說,“智慧綠洲創新了成果轉化驗證中心,探索實踐‘先撥后股’機制,形成具有綠洲特色的成果轉化鏈路?!?/span>
聚鏈成群,連點成網。智慧綠洲不僅“育初創企業”,還“抓龍頭企業、引腰部企業”,打造產業集群,不斷為科技創新提供應用場景舞臺,形成科產共融共舞的良好生態。據了解,截至2025年5月,智慧綠洲圍繞生物醫藥、智能制造、生態環保等領域孵化及導入了科技企業51家,形成2.4億元的產業集群,預計三年達產產值將超10億元。
產研一體從來不是“單兵作戰”。建設兩年多來,智慧綠洲與嘉善深度融合,建立了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?!拔覀冃5仉p方共同成立了聯合推進產業發展專班,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,依托浙大校友會面向全國建立產業聯絡點,成立校友頭部企業家咨詢委員會,共同推進項目的篩選、評估、對接和落地,對接企業信息200條以上,推動企業落地10家以上,建立起了良好的產業生態?!奔紊瓶h委常委、嘉善示范區黨工委副書記、管委會專職副主任曹惠明說。
人才流動的“破界實驗”:“四位一體”的人才隊伍
謀深做實“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貫通”這篇大文章,核心是人才。
三年左右時間,智慧綠洲匯聚各類人員1200余人,其中全職人員300余人,還引進培育了一批“嘉善首位”“嘉善唯一”的國家級、省級高層次人才等。
“我們特別重視隊伍建設的產業化導向。”林偉連說,“不同于學校里的學術導向,我們更強調市場和產業導向的人才隊伍?!绷謧ミB介紹,智慧綠洲打造科研、管理、工程、產業四位一體協同的人才隊伍,構建起“在地團隊-在地研發-在地產業”的創新要素閉環,推動科研成果“從1到10”“從10到100”,打造了一間本土化、帶不走的科創人才“百年老店”。
“人才不能‘窩’在實驗室里,要像水一樣流動起來。”翻開智慧綠洲科技副總的名單,林偉連的臉上滿是喜色,“我們這9位派駐企業的專家,有的當起了技術管家,有的成了創新顧問?!睌抵菣C械實驗室的唐寧就受聘為浙江中揚立庫有限公司的“科技副總”,每周都會在實驗室與工廠之間往返。他調試的一套“機器人智能感知-規劃-揀選系統”,已在物流車間實現應用,分揀效率提升了40%,極大地提高了機器人的環境自適應能力以及貨物出入庫效率,促進物流行業降本增效。
如今,智慧綠洲與央企華潤三九共建創新遞送技術聯合研究院已匯聚了50名研究人員,雙方圍繞新型納米遞送技術,合力推進臨床應用和產業化,將有2個項目進入新藥或保健品研究申請階段。研究院負責人劉祥瑞說:“我們作為聯合研究機構的工作人員,就像架在實驗室與生產線之間的橋梁,讓科研與產業實現精準‘握手’。”
實驗室里的細胞仍在生長,中試車間的機器還在運轉,一群穿著白大褂的年輕人正圍著電腦討論數據——這片由高校與地方共建的“創新綠洲”,書寫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鮮活注腳。正如林偉連所說:“我們要做的,就是實現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雙向奔赴,在長三角這片試驗田里,種出面向未來的新質生產力?!保ɡ羁≡?魏敏 方遜 胡宇星)